作为一位拥有16款es的车主,我的驾驶体验可谓丰富多彩。
至今,我已行驶了12万公里,延保服务将于明年1月到期,车辆性能依旧稳定可靠。
在驾驶过程中,我发现最大的开销莫过于去年更换的四条全新轮胎。至于其他部件,都还未进行过更换,这足以证明es的耐用性。
我始终坚持在4S店进行正常保养,除了更换变速箱油和刹车油外,其他推荐的清洗项目我都未曾尝试。
现在,我很少驾驶车辆进行长途旅行,主要是用于日常通勤,每天行驶约10公里。尽管如此,油耗却逐渐攀升至6.3。
谈及动力表现,我必须说,es的动力足够应对日常驾驶需求。
那些一味追求电车的驾驶者,或许并不适合这款车。而对于那些声称动力不佳的评论者,我猜想他们可能习惯于驾驶2.0T高功率的宝马或更高级别的捷豹等车型。
我曾试驾过多款车型,发现仅有少数几款车在加速方面能明显超越es。然而,这些车型在低速行驶时往往存在顿挫感。
相比之下,2.0T的宝马在提速方面并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虽然涡轮介入时的瞬间提速感较强,但与es相比并无明显优势。至于1.5T的奔驰,无论是前段还是后段加速,都未能超越es的表现。
与型号相比,es的动力表现更为出色。我曾短暂驾驶过2.0自吸的亚洲龙,虽然初段提速略显平淡,但在高速行驶时再加速依然流畅,不会出现踩到底车辆无反应的情况。而的油耗也控制在7左右,非常适合日常代步和家用。
值得一提的是,雷克萨斯在造车理念上独具匠心。相较于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大屏幕和车机电视的现代车型,雷克萨斯坚持了一种更为传统的设计风格。
当车速提升到一定程度后,仪表板上的许多功能,如调整语言、时间和转速表模式等,都将被锁定,无法进行操作。这体现了雷克萨斯对驾驶安全的重视。
同样地,当车辆行驶时,中控屏也会停止播放视频,仅保留音频播放功能。这一设计曾让我误以为屏幕出现故障,但经过尝试后发现,停车后屏幕便会自动恢复正常。我认为,这种设计并非出于成本考虑,而是对驾驶安全的一种独特理解。
当然,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,这种设计理念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显得有些保守甚至可笑。然而,对于注重驾驶体验和安全的消费者来说,雷克萨斯的这种坚持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。